2012年1月5日

[活動回顧]文化創意與台北市文化資產潛力,以康青龍街區文化資產為例

時間:2011/12/31()   1330-1530
地點:南村落、康青龍街區
主講:韓良露

  韓良露老師首先預告今天活動將分成兩大部分進行:第一,以康青龍區域做為聚落整合的例子、第二,針對大家的企劃做講解及解說。韓老師強調企畫案必須要有「想像力」,做企畫時不能只想可以做到的事,現在的空想很有可能是未來的利器,因此從空想中找尋可行性才是成功企劃的態度。但韓老師也提到做一個企劃沒有這麼容易,往往跟公家機關或民間團體合作時最常出現困境,行政雖讓人的力量變大、能做更多事,但也容易出現官僚。



  「梁實秋故居」在2003年雲和街十一號經台北文化局指定為歷史建物後,因沒有配套措施、產權未明,房子閒置七年,木造房子少了人跡,開始腐朽衰敗、故居甚至淪為垃圾堆,直至去年由師大接手開始復舊工作,逐步以故法重建,修繕後外貌幾乎仿舊,並儘量使用故居原來建材,保留傳統日式建築的美感。「梁實秋」做為中西文學的一種象徵、領航,他的故居實應妥善保存,做為展示中西文學的衝擊及融合的展場將再適合不過。

  與梁實秋、錢穆、殷海光故居相比,「林語堂故居」是故居群中較為活絡的一座。八年前,考慮到林語堂的個人生平與藝術、生活美學、飲食可以有所聯結,韓良露老師有了在此辦潤餅文化節的念頭,小小的潤餅富含了傳統食物文化、節氣(寒食、清明)、移民史等多種意義面向(從吃潤餅、如何吃還能窺見你的族群),歷來不少文人詩詞都提過潤餅,再者,林語堂先生及他女兒也屢屢在作品中提及全家吃潤餅的記憶,因此以「潤餅」做為文化節的主體再適合不過了!沒想到一辦之後大受歡迎,結合了古代的「春宴」概念,內容含有古琴、南管演奏、詩詞書法、導覽,將飲食與文化做結合,每年這樣辦下來,潤餅節今年也即將堂堂邁入第六屆,延伸至海外有剛在香港落幕的台灣經典小吃宴等等,當初誰能料想的到?

  韓老師也提到曾經收到指控南村落就是帶來夜市人群的原兇的信件,原本出於美意的花燈生活節,出發點就是不想讓師大只有夜市生活、不願再消費所謂的小吃文化、避免讓人潮每天將巷弄擠得水洩不通,而期望讓大家能更貼近康青龍的常民生活與獨特的生活美學,所有的努力卻徹底被否決。參加過的人都知道花燈節是怎樣的活動,韓老師想問謾罵的人真的有了解過南村落到底在做什麼嗎?想必沒有。

  出於對殷海光先生自由民主思想的敬仰,「殷海光故居」成為大陸人士來台朝聖的地點之一。殷海光先生從1956年住進這棟宿舍,一直到1969年過世為止,在此居住長達十三年。居住期間他親手鑿挖「愚公河」,堆建「孤鳳山」,種樹蒔花改造花園,喜歡與學生在這個院子裡高談闊論。這棟日式宿舍建於日昭和二十年 (1945),為傳統日式木造建築,與周邊其他台灣大學教授宿舍相連。其基地成三角形,外牆係由雨淋板構成,室內原為榻榻米房間,後改為磨石子地坪,這是戰後外省族群使用日式空間時常做的改變。屋旁的水泥磚砌水池,是殷海光的泡湯池,也是女兒的游泳池。

  從以上三個故居看來,故居的價值並不在它是「古蹟」,而是一個磁場,是某個時代精神、價值的代表,為此它才有了留存的價值。接著韓老師帶大家到附近的梁實秋故居、殷海光故居來場實地探查,脫離了紙上談兵,大家對故居也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