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日

[活動回顧] 芝山文化生態綠園遺址踏查

時間:2011/12/24  ()  1000-1200
地點:芝山文化生態綠園
講師:宋明德

  寒冷的早上大家來到芝山文化生態綠園,這裡不僅是全台唯一一處發現七個文化層的遺址,也是台北地區唯一現存「芝山岩文化層」的所在。今天由志工宋明德先生為我們解說。芝山文化生態綠園在日治時期原先是對面情報局的特種武器彈藥倉庫,2002年釋出後台北市政府規畫為生態教育園區,於2005年開始營運,由台北市政府委託台北市野鳥學會管理經營。



  首先來到芝山岩展示館,以模型解說芝山岩與周圍台北城的發展關係。在6500年前,台北盆地是個半鹹水半淡水的沼澤湖,湖裡有豐富的魚類和貝類,附近棲息著水鹿和梅花鹿,當時芝山岩是少數浮出的小島,因此保有許多海貝化石、先民生活遺跡。在400萬年前,台灣島因為「蓬萊造山運動」而被推擠出海平面,被推擠出的地層通常是不規則排列的,芝山岩大約是在2200萬~2000萬年前沉積的海相地層,學者稱為「大寮層」,在台北地層順序裡是位於第三層。台北地層位置由深到淺依序是五指山層、木山層、大寮層、石底層、南港層、南莊層、桂竹林層。地層的命名,以保持最完整地層的地點來命名。宋明德老師建議大家可以簡單的口訣「五木大石南南桂」背誦較易。

  途經百二崁時,整齊的階梯背後藏著一件歷史事件:日治時期日人在芝山巖學堂設立國語傳習所,18956位任教於芝山巖學堂老師遭遇台北城內動亂,遭到反日的鄉勇斬首殺害,史稱六氏事件。為了紀念罹難教師,1896年台灣總督府於芝山岩山頂設立「學務官僚遭難之碑」,並由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親擬碑文及碑銘,並於1927年建「芝山岩神社」(即今日雨農閱覽室和大涼亭位置),同時修建參道,拆南隘門建百廿崁。這就是百二崁的由來。

  位於芝山公園的二號考古探坑,因挖掘到人骨的遺跡決定現址保存。目前除模擬展示人骨模型,也標出完整的各文化層。文化層是指在古代遺址中,因為人類活動而遺留下的遺物,遺跡和其他事物形成的堆積層。命名的通則為用首次發現的遺址所在的最小地名(鄉鎮名、村名、所在地名)來命名。探坑中由地表向下為現代文化層、清代文化層、植物園文化層、圓山文化層、芝山岩文化層、訊塘埔文化層、大坌坑文化層、台北湖底層(炭化的大樹頭)。人骨採仰伸直肢葬,為圓山文化的墓葬方式,但兩者呈90度的排列是很特殊的形式(過去的發現都是同一方向),尚無法推斷是否有特殊的形式或關係。

  除此之外,芝山岩還擁有豐沛的小資源。途中處處是風景,動植物資源方面,有雨農閱覽室旁三百多年的老樟樹、熱帶植物的特徵,也是榕屬植物特殊的生存之道「纏勒現象」、海濱植物搭肉刺與虫屎是證明芝山岩曾經是海岸環境的重要證據,以及惠濟宮旁的無患子,因為成熟的果實外皮含有皂素,成為先民日常天然的洗滌劑。考古遺跡方面,有史前人類居住的重要證據之一「柱洞」、時間廣場邊石塊堆疊的矮牆,可以看到海膽化石。地質方面,傾倒的岩塊像是太陽放射狀的光芒的裂痕的「太陽石」、一連串地質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會逐漸出現一層層同心圓狀的剝落現象,很像洋蔥的剝離,稱為「球狀風化作用」,或稱「洋蔥石」。

  短短兩小時顯然無法盡覽這座豐富的小山,學員們也充滿好奇地不斷提出問題,如青楓和楓香的辨別,較簡明的辦法是楓香互生、青楓對生,讓大家著實又多學了一點。宋明德老師建議大家帶著孩子找個假日來,讓導覽志工帶你走進更深層、更豐富的芝山岩。

活動照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