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4日

[活動回顧] 行動講堂:台北市自然地景文化資產踏查之旅──北投地區的地形、礦物與岩石


時間:2011/12/25()    1400-1600
地點:南村落 (師大路80101F)
講師:陳慧慈

    今天陳老師將要為學員介紹北投重要的地質景觀及北投的過去,走逛的第一站來到了北投陶瓷發源地貴子坑。


台灣的陶瓷之都其實是北投,陳老師的童年見證了此段歷史,小時候他常與玩伴撿起工廠丟棄的破碎陶瓷玩拼湊遊戲。文獻上記載日本人松本龜太郎1911建立窯業促成北投陶瓷的發展,但也有文獻記載是由一位姓許的本地人開始著手陶瓷的買賣。陶瓷是清朝時傳入台灣,由於台北為重要城市,為節省運送時間及成本,加上貴子坑的天然地質條件,造就了北投陶瓷產業,到了日本人來的期間才開始發展南投的窯業,在此之前真正的陶瓷重要投資都在北投,當中最有名的就是北投燒跟大屯燒,所請的技師是從京都來的,在民國60幾年的時候最多有28家,中和街的特產為耐火磚及磁磚,離陶土源地近的嗄嘮別以前是主要的陶瓷廠,奇岩站向西邊在都市發展前也是陶瓷產地,像是中華陶瓷公司也是在此地。舊式的北投火車站為了運送陶土有很多個鐵道,在早期汽車未發達時靠的是黃牛的牛車班運到工廠,再由火車載到各地,許多人將陶瓷做為一生的職業,但陶瓷燒製的煙囪林立造成嚴重的空氣汙染,加上都市發展等因素,公司紛紛向外遷移人才流失,北投陶瓷因此沒落,而貴子坑也從民國66年開始成為水土保持區禁止開採。倘若鶯歌有工廠成立超過5.60年,則其八九不離十是從北投離開創立的。

    老師繼續介紹北投的歷史。「PATAUW」是平埔族語女巫的意思,日本人發現此地的土質好,便向居住於此的平埔族以低價格買下土地使其離開,不斷的遷移後番仔厝成為平埔族最後落腳的地方,從此歷史也可看出平埔族在北投的被迫害史。在北投全盛時期曾有100多家溫泉旅館,都是由在地人經營,因此對於在地民都有深刻的認同且積極的推展,但從87年開始外地財團進來,變成了以利益掛帥為目的經營方式。北投社區的向心力十分高,為了整建北投公園,政府與相關團體對談不下60次。此外像是公民合營的溫泉博物館,所有的活動都是由社區居民做策劃,同時為了凝聚在地年輕人與學校合作培育導覽員,結合志工服務課程等,與博物館協力布展的北投國中學生,也因此得了北市教育局的服務學習特優獎。

    接著來到了煙霧瀰漫的地熱谷,溫泉要能夠構成必須靠四大要素:地熱、地熱水、裂縫、自然流出的溫泉水,此處的溫泉屬強酸性,而人工溫泉如白磺溫泉,偏中性腐蝕性比較不高,看地熱谷岸邊體無完膚的石頭即可知強烈的腐蝕性,北投石便是在此環境中生成的瑰寶,其含有微量放射性礦物鎂,必須處於一定溫度的泉水,在表面生成一層類,誘發成如金莎巧克力的結晶,直到現在日本人還是相當風靡北投石,但可惜的是因濫採北投石已消失,目前莊老師正協同相關人士努力透過文資法,完善保留北投石及北投溪。不只是北投的自然景觀,更希望能凝結更多在地力量,包括在地的業者,一同來將北投的老東西保存下來,讓後代子孫都能知道居住地區的過去。

活動照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