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

[活動回顧] 聚落保存

時間:2011/12/18  ()  1400-1600
地點:南村落 (師大路80101F)
講師:林會承
     
    一開頭林老師介紹了台灣的文化資產共分為古蹟、歷史建築、聚落、文化景觀、遺址、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古物、自然地景等九類,並從定義開始談起。「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三條第一款規定,古蹟、歷史建築、聚落「指人類為生活需要所營建之具有歷史、文化價值之建造物及附屬設施群」。他提到最近文化界努力推動的忠義新村保留,是全台唯一完整用西方理論規劃的新鎮,如果無保留下來台灣就沒有二十世紀的西方新鎮,另外像是蘭嶼雅美族的野銀部落,其建築分為完全在地下的主屋,左前方為一半在地面上一半在地下的高屋,右前方為陽台,中間是可看山看海的廣場,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特色建築。蘭嶼雅美族的野銀部落、綠島柚子湖聚落、屏東縣霧臺魯凱族好茶舊社等都是2005年文化資產大規模修訂之前,以古蹟方式把村莊保留下來,2005年後聚落才成為文化資產的獨立類型。


[活動回顧] 從秋惠文庫看民俗、古物文化資產收藏與經營

時間:2011/12/18  ()  1000-1200
地點:南村落 (師大路80101F)
講師:林于昉

   一踏進秋惠文庫,就被滿屋的老東西吸引,許多物件令人會心一笑,精緻的作工也讓人想要一探究竟。林醫師說這裡的收藏其實並非古董,只能說是一些歷史文物及文獻,因為政府大多不收藏老照片、老海報,有些有趣的東西都因此被丟棄。他提到開始收藏的緣由,住日本十八年的他,一開始回來台灣就愛上重新橋下的跳蚤市場,但販賣的都是一個個獨立的物件,無法呈現全面的歷史。某日探訪了青田街內的昭和町,踏入了番薯伯歷史文物館,一路從清末歷史談到白色恐怖再到民選總統,搭配上當時的相片及報紙,生動的畫面敘述讓林醫師深深受吸引,由於文物擁有人堅持不零賣,於是他便把所有的文物買下收藏。

[活動回顧] 行動發想工作營:從艋舺地區古蹟、歷史建築、聚落文化資產,到閒置空間再利用

時間:2011/12/17 ()  1620-1820
地點:糖廍文化園區 (台北市萬華區大理街20)
講師:張震鐘(古蹟建築學者)

發想議題:針對糖廍文化園區做發想,你要如何去管理?
分組說明:張老師用不同年齡層方式分成四組進行workshop,一組指派一位做簡報,並選出一位主席兩位記錄;而發想的方案內容要考慮到安全性、可經營、有創意,進而活化;討論時間一小時,發表時間每組十分鐘。

[活動回顧] 行動講堂:台北市古蹟、建築歷史、聚落文化資產踏查之旅,以艋舺地區為例

時間:2011/12/17 ()  1400-1600
地點:南村落 (師大路80101F)
講師:張震鐘(古蹟建築學者)

    依目前現行法規,文化資產是採用不強制性的登錄制,古蹟則較強硬的用「指定」方式列入。張震鐘老師先釐清基本觀念:自然景觀,意指所有大自然生成的景觀;文化景觀,指人為所創造的景觀,在法律條例中並不限定生成年份,條件較為開放。今天不是古蹟導覽,因此在萬華(艋舺)一帶,談文化景觀,剝皮寮是最好的例子,這也是大家為什麼會來到此的原因。由於下堂課大家都必須提出自己的發想,關於老空間的新再造,因此張震鐘老師會提供一些切入的方式供大家參考。

2011年12月29日

[活動回顧] 台北市文化景觀與共生生態環境

時間:2011/12/17 ()  1000-1200
地點:南村落 (師大路80101F)
講師:劉克襄 (自然專家)

    作為引言,劉克襄老師描述早上遇到的小插曲,走來南村落時,一個路邊的攤販吸引了他的注意力,簡單的一塊布和幾樣菜,菜的樣式和其他攤販不一樣,看得出來是自產自銷的小農。劉克襄老師透過商品與她有了交談的機會,諸如哦妳從宜蘭三星鄉來啊,嘿啊很遠所以一星期來一次,甚且包括家中大事,還不知為何談到了有機蔬菜。這樣買菜賣菜的景象只是個尋常的市場風景,然而以上這段描述與今天的題目有沒有關係?也就是說,如果生態算是文化資產的話,那可被列入文化資產的生態要用什麼標準界定?而那個定義自然景觀為文化資產的「標準」就是最難但也最需要被定義的部份。劉克襄老師認為「小農」就是台北市特色的文化景觀,因為他展現的是在地的、最底層農業的生活價值。

2011年12月28日

[活動回顧] 從文化資產法看文化資產保存與再利用

時間:2011/12/11 ()  1550-1750
地點:南村落 (師大路80101F)
講師:薛琴(薛琴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

  開宗明義,薛琴老師就定義文化資產為「具體的過去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遺存」,其中特別強調「完整性」和「真實性」(不可再創造)兩項特徵,唯有足備這兩項才可稱為文化資產,例如埃及金字塔、羅馬競技場等都是著名的文化資產。文化資產的價值是客觀的,又可分為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去看。文化資產對社會的作用主要有教育作用、借鑑作用和為科學研究提供資料作用。有時同樣的文化資產,在不同時間、地點、條件下,價值也會有所變化,如今日巴黎最著名觀光勝地艾菲爾鐵塔,在1889年為世界博覽會而建,其新穎的鋼骨用材及獨特造型引起不少攻擊與責難,當時誰能想到艾菲爾鐵塔會成為鋼骨建築的先驅?而歷史文獻資料和文物都是歷史科學的研究對象,兩者可以相互印證,比較研究,例如清修明史誣陷鄭成功沉魯王於海,民國時期相關文物出土,才洗刷了幾百年來的汙名。


2011年12月27日

[活動回顧] 從寶藏巖聚落看城市聚落發展

時間:2011/12/11  ()  1330-1530
地點:南村落 (師大路80101F)
講師:蘇瑤華

    寶藏巖是台北特殊的文化景觀,除了它的自然特質之外還有特殊的人文景觀,跟北投的風情又不一樣,呈現出台北不同的面向。藝術村團隊進駐了寶藏巖,來自各個國家的藝術者創作出各樣的作品,反應出台北這城市豐富的面貌。位於北平東路七號的台北國際藝術村是營運團隊最先進駐的閒置空間,曾為養護工程處及捷運局的辦公室。蘇總監認為有歷史的老東西要找到力量再持續往前,就必須要找到某個與現在連結的方式,這需要靠感覺敏銳的創作者與專業人士合力創作保存。她提到了凍結式的保存,也就是所謂的「修舊如舊」,營運的人貼近古人的滋養,找到一種與現代溝通的語言,舊文化與現代文化融合尋求機會再創新進入台北的文化地圖。


2011年12月26日

[活動回顧] 民俗藝術與文化發展

時間:2011/12/11  ()  1000-1200
地點:南村落 (師大路80101F)
講師:謝宗榮 (民俗藝術專家)

  謝宗榮老師先向大家說明何謂文化資產。英國人類學家泰勒曾定義「文化」為「乃一複雜之整體。」因此,「文化資產」是人類社會中由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等文化所形成的各種資產,這些相當珍貴的資產是人類社會中經由世代傳承所遺留下來的,反映了一個社會、地域的主要特色。


2011年12月23日

[活動回顧] 從台北市古蹟建築看日式建築保存與再造

時間:2011/12/10  ()  1620-1820
地點:南村落 (師大路80101F)
講師:郭中端

    一開始老師向大家做了台灣木材業及中都濕地的簡介。在民國七十年代,台灣還有很多木材外銷,禁採山林後開始採用進口,業務重心轉往嘉義一帶,而高雄中都附近開始轉做夾板生意,進口東南亞的樹木以台灣技術製成,再運往世界各地。八十年代東南亞開始保護森林,台灣夾板生意下滑,工廠也遷移到大陸,許多利用濕地的儲木池廢棄,經濟起飛後甚至變成了廢鐵的儲地,造成土壤性質的改變。近年政府開始意識到濕地對環境的重要性,遠比填土造房有意義,於是便開始規劃溼地的復育。

2011年12月22日

[活動回顧] 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欣賞──古琴之美

時間:2011/12/10 ()  1400-1600
地點:南村落 (師大路80101F)
講師:袁中平 (中華古琴學會理事長)

   
袁中平老師一席古裝來到南村落,強烈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古琴已經不只是中華文化遺產,而是被視為人類文化遺產,然而「琴棋書畫」大家都聽過,但見過古琴的人不是很多,更別說聽過古琴現場演奏了。提及此,袁中平老師現場古琴演奏「梅花三弄」,一曲奏畢,他問起「焚香操琴」的由來,大家都面面相覷,袁中平老師解釋彈古琴不是表演而是儀式,自古以來「琴」就是溝通天地、自我修行的法器,因此古代也把琴與「巫術」相提並論。傳說古琴乃伏羲氏所造,琴的構造囊括了整個天與地,自成一個小宇宙,琴面上的各部位命名與大自然相關,如龍池、鳳沼、雁足等。七弦象徵北斗七星。十三徽象徵一年十二個月加閏月。而他又像一個人,琴首、琴額、琴項、琴肩、琴身、琴腰等神態皆具。因此「琴」是龍鳳與聖人的合體。

2011年12月21日

[活動回顧] 從圓山遺址史蹟公園看考古遺址的保存與監管

時間:2011/12/10 () 1040-1240
地點:南村落 (師大路80101F)
講師:劉益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十幾年前,台北市政府曾計畫將圓山公園作為計程車司機休息站,當時身為台北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的劉益昌老師認為休息站可以搬遷,但圓山遺址是獨一無二、無法搬遷的存在,法案最後沒有通過,因此圓山公園的草皮繼續成為大家的歷史記憶。圓山公園也是第一批公園的設置點,故稱台北市的一號公園。事實上,若將圓山大飯店作為起點,沿著中山北路(經過下頭的圓山基本岩盤),經晴光市場、國賓大飯店、監察院、行政院、台北賓館,到台北城的東門,轉個彎終點落在總統府。劉益昌老師認為這條動線應該規劃成台北市最重要的散步步道,一路上兩旁有都市與自然、歷史與現代的對稱和對比,更可瞥見台北市歷史的發展模型,是發展觀光的潛力點。

2011年12月19日

[活動回顧] 認識台北市史前遺址

時間:2011/12/10 ()  0830-1030
地點:南村落 (師大路80101F)
講師:劉益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韓良露老師首先為此次的「文化資產人才培訓活動」下個引言。現今文化資產的概念包含的不只是本身的存在,還涉及了整個環境,舉剝皮寮為例,以街區的概念完整地保存下來,展現的是當時庶民集體共同生活形態。文化資產不能夠只從單一面向去看,比如說龍山寺、青山宮,只看建築的美學是不夠的,它反映的深層意義是不同族群居形成的多元信仰文化。現在大家都有「全面性保護」的觀念,學員們可藉著這次活動全面性地了解文化資產是什麼,大家可再從中挑選自己有興趣的部分再作延伸。

    稍晚來到的劉益昌老師直說韓老師的話真是說到他的心坎裡,他常說「古建築學者綁架了台灣的文化資產」,是因為這些人讓大家以為文化資產的價值只有古建築本身,而看不見它的歷史與文化。正如我們只知道林家花園的園林建築很精美,卻不知其位置與周圍的環境跟生活是息息相關的。今天將會從淡水河與台北的關係談起,並從考古學觀看盆地與溪流的樣貌,還要跟大家分享近來做的有趣研究:考古劉銘傳。

2011年12月4日

100年文化資產經營規劃人才培訓計劃--報名表下載


培訓計畫報名表填妥後請郵寄、傳真或e-mail至南村落
報名後,南村落將依學員報名資格與報名順序,以電子郵件及電話聯絡是否為正取
請儘量填寫詳細,以方便報名後續處理喔!謝謝!

文化資產經營規劃人才培訓 100/12/10至101/01/15活動內容

我們精心的設計一系列的活動並邀請專家學者,以講座、實例分享、行動教室及學員討論等形式,希望大家經過這幾天,能夠更深入的認識文化資產!

活動內容如下:



2011年12月1日

100年文化資產經營規劃人才培訓計劃

主辦單位: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執行單位:南村落

        文化是人類共同擁有的資產,目睹每一世代燦爛而遺留,在每個生命裡綻放而存續。本局為強化本市文化資產的經營管理、創意發想,並延續歷年所辦「文化資產規劃人才培訓計畫」之核心理念,賡續辦理「100年文化資產經營規劃人才培訓計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