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

[活動回顧] 從秋惠文庫看民俗、古物文化資產收藏與經營

時間:2011/12/18  ()  1000-1200
地點:南村落 (師大路80101F)
講師:林于昉

   一踏進秋惠文庫,就被滿屋的老東西吸引,許多物件令人會心一笑,精緻的作工也讓人想要一探究竟。林醫師說這裡的收藏其實並非古董,只能說是一些歷史文物及文獻,因為政府大多不收藏老照片、老海報,有些有趣的東西都因此被丟棄。他提到開始收藏的緣由,住日本十八年的他,一開始回來台灣就愛上重新橋下的跳蚤市場,但販賣的都是一個個獨立的物件,無法呈現全面的歷史。某日探訪了青田街內的昭和町,踏入了番薯伯歷史文物館,一路從清末歷史談到白色恐怖再到民選總統,搭配上當時的相片及報紙,生動的畫面敘述讓林醫師深深受吸引,由於文物擁有人堅持不零賣,於是他便把所有的文物買下收藏。


 
    林醫師說政府機構缺乏民間的文物,國立台灣博物館裡面存放的大都為自然標本無法串連歷史,國立歷史博物館卻皆為大陸來的文物,而文獻館都是官方資料無民間資料,因此他希望能將道地的台灣文物作保存並呈現。由於文字檔案需要一系列的展示才能有連貫的歷史感,秋惠文庫由於空間不大,加上怕來訪的民眾看到一堆文字恐也無興趣,所以擺設出來的多為一些圖像及物件。台灣的博物館很少大量蒐購物品,他建議要成立一個場館必須達到一定量的蒐藏,而非一味建立新的館舍。

    一個國家文化的形成與人民想法有密切關聯,像東京會特地收藏他國物品成立館所,有些國家則因特殊的民族意識不會收藏他國文物,他認為文化要有很多種元素才有趣,文化其實沒有甚麼叫做純種文化,都是經過不同國家所融合的,但必須要有獨到的特色才有可能強勢,以前政府認為日本時代的東西是國恥,許多珍貴的東西都被丟棄,像是之前的皇民化運動要求台灣人民改拜天照大帝,這時期的台灣神龕與日本不一樣,屋頂是翹起來的與日本直的不同,這就是特屬於台灣的文物。見證歷史的物件應該被保留,時代會把鴻溝抹平,讓子孫知道曾經發生的事情,正確認識為何會發生這些事情。許多觀光客來台灣是想看道地的東西,觀光要有特色就必須從此做起。十年前政府沒有為台灣文物設立常設展,現在專屬台灣的文物越來越少,眷村及日本房子拆除時留下的物品都無保存,十分可惜。

    現場民眾詢問林醫師如何判定古文物的價值?林老師認為每項古物的價值對於每個人都不同,如害怕遇到獅子大開口的賣家,就要憑平日多看及多問來增加自己的經驗值跟知識。有民眾建議秋惠文庫除了販賣茶飲外,也可提供餐點增加收入,維持這樣可愛的地方讓更多人可知道,林醫師的確有考慮過,但擔心食物會帶來蟑螂等傷害古物的昆蟲,故就此作罷,而不求獲取利益的他,採用一步步慢慢的、扎實的經營秋惠文庫。
   
    最後林醫師帶著大家如數家珍地介紹館內的物品,在場的人都聽得津津有味,並相約之後再利用時間好好來飲茶欣賞文物。

活動照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